章俊分析稱,因此如果市場流動性偏緊,央行可以開放相關質押貸款窗口來釋放流動性。“我認為未來央行在年內還會有兩次降準,應對地方政府債發(fā)行考量之一,但不是最重要。降準主要目的是應對外匯占款波動和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增加融資。”
  受新一輪新股IPO開啟以及地方債大規(guī)模發(fā)行影響,市場資金面略有偏緊跡象。不過,市場最關注的還是近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是否會續(xù)作;而MLF是否續(xù)作的不確定性亦令市場預期偏謹慎。據機構推算,6月17日或18日,3月份續(xù)作的MLF操作面臨到期,預計總規(guī)模在67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流動性偏緊已現端倪,年內有望再降準。
  6月17日,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放利率(Shibor)多個期限利率出現上漲。短期利率中,隔夜利率上漲2個基點,至1.151%;7天期利率上漲9.5個基點,至2.238%;14天期利率上漲6.4個基點,至2.793%;1月期利率上漲0.9個基點,至3.108%。中長期利率中,3月期利率上漲1.8個基點,至2.999%;6月期利率保持不變。
  不續(xù)作則降準?
  國信證券固收團隊研究認為,從前期商業(yè)銀行的行為特征來看,由于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偏弱,信貸投放有限,因此大量資金積壓在銀行間貨幣市場,且目前貨幣市場利率不高,MLF的利率在3.5%附近,相對偏高,因此商業(yè)銀行主動要求續(xù)作MLF的意愿將較為有限,6月18日MLF到期面臨收回的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對《*9財經(微博)日報》分析稱:“全額續(xù)作的可能性較低,續(xù)作規(guī)模可能會有所縮減。因為目前市場整體流動性較為充沛,銀行系統(tǒng)的超額準備金率維持在高位,而且最近央行定向正回購很大程度上也是應部分商業(yè)銀行請求而非央行的主動行為。同時相對于維持在2%左右的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MLF的3.5%的利率對銀行的吸引力也不大。”
  “如果央行完全不再續(xù)作或者縮減的規(guī)模比較大的話,那月內再次降準的概率將增大。”章俊認為。
  而對于MLF是否續(xù)作問題,國信證券固收研究觀點認為,假如MLF續(xù)作終止,則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背景下,央行有可能采用其他模式來補充缺失的流動性,降準或重啟公開市場逆回購成為可能。
  從央行*7發(fā)布的5月金融數據來看,無論是貸款,還是M2(廣義貨幣)和存款增速較上月均有所回升。多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經濟運行總體仍然存壓,不排除再次降準、降息的可能。
  5月貸款數據超出市場預期。央行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08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3億元,較上月提高近2000億元。數據還顯示,5月份新增社會融資1.22萬億,環(huán)比有回升,但社會融資余額同比增速繼續(xù)放緩至11.8%(前值12.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當月新增信貸同比少增,若剔除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當月新增信貸同比少增達280億元,票據融資環(huán)比多增較多,且非金融企業(yè)新增中長期貸款環(huán)比下降了200多億,這表明當前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并未顯著轉好。
  連平還分析稱,社會融資數據進一步印證了經濟運行總體依然疲弱。當月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為1.22萬億元,盡管比上月多增,但比去年同期少近1400億,余額增速持續(xù)降低。受監(jiān)管加強和需求疲弱的共同影響,信托、委托等“影子銀行”融資繼續(xù)低迷,新增信貸占比持續(xù)在70%左右的高位。
  地方債發(fā)行或致流動性偏緊
  地方債的密集發(fā)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市場流動性偏緊,尤其是商業(yè)銀行作為主要的債券購買者。
  5月份,在利率債發(fā)行密集的帶動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托管債券量大幅增加。中債登近日數據顯示,5月托管量相比上月增加3581億元,總托管量達到29.56萬億元。
  從投資者債券持有結構來看,5月份債券凈增量依舊主要被商業(yè)銀行和廣義基金所增持。在今年5月份3581億元的債券凈增量中,商業(yè)銀行增持了其中的2106億元,廣義基金也增持了1048億,是債券增持的兩大主力,其中商業(yè)銀行當中主要是全國性商業(yè)銀行增持明顯。
  因體量巨大,地方債對于商業(yè)銀行的資產配置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產生擠出效應。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奇霖對《*9財經日報》表示:“地方債公開發(fā)行的部分會占用銀行現金頭寸,擠壓其他利率債配置空間。地方債供給壓力太大擠壓現金頭寸后,會影響銀行對其他融資主體的信用投放,產生擠出效應,肯定不利于經濟轉型。降準也可以某種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李奇霖還認為,地方置換債平均久期是6年,期限比城投貸款和非標長,光靠3~6月的MLF對接是不現實的,需要更長期限的流動性,降準更合適。
  與其他債項不同,地方債的期限較長,流動性差,銀行大量持有地方債會增加資產的久期,并且降低資產端的流動性。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地方債的發(fā)行已經進入高峰期,對銀行資金的消耗加大。在地方債發(fā)行提速的情況之下,降準的實行時點將會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
  “鑒于今年地方政府到期債務規(guī)模,下半年還會有第三批債務置換,因此置換總規(guī)??赡茉?萬億元,加上新增6000億元新發(fā)地方政府債,整體發(fā)行規(guī)模的確很大,對市場流動性有一定沖擊,但總體還是可控的。”章俊認為。
  此前,央行發(fā)文稱,地方政府債被納入中央/地方國庫現金管理抵押品和央行的SLF、MLF以及PSL的抵押品范圍。
  章俊分析稱,因此如果市場流動性偏緊,央行可以開放相關質押貸款窗口來釋放流動性。“我認為未來央行在年內還會有兩次降準,應對地方政府債發(fā)行考量之一,但不是最重要。降準主要目的是應對外匯占款波動和推動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增加融資。”
  文章來源:一財網

高頓網校精彩推薦:

2015年1月-12月財會考試月歷

2015公務員工資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財經名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