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篇行業(yè)新聞:2014年我國降息已經進入微妙的觀察期,這是高頓網校小編在2014年10月20日晚上的辛勤勞動成果。
  低于預期的宏觀經濟數據,令國內市場再度泛起寬松預期。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15日發(fā)布的物價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6%,創(chuàng)四年半低點;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8%,連續(xù)第二個月下行。物價水平的走低凸顯出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和增長疲弱,市場預計,未來通脹仍將低位運行,為寬松政策提供空間,乃至支撐起關于全面降準降息的預期。
  國信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10月13日曾經闡述全面降息需要滿足三大條件。他表示,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漲幅比去年縮小,房價也開始調頭向下了,我們降息的條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選擇定向降息,將來如果房價、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條件。以此來看,隨著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主要城市房價環(huán)比呈現下降,以及CPI和PPI持續(xù)下行,降息的條件正在日趨成熟。
  央行的舉措令降息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雖然中國政府一直矢口否認將出臺刺激政策,但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已經連續(xù)下調操作利率,引導資金利率預期下行。10月14日,央行引導14天期正回購利率下行至3.4%,刷新三年半新低,是繼7月14日和9月18日后,年內的第三次下調。市場對此議論紛紛,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央行仍將堅持“定向調控”,不會在全面降息降準上作出讓步;也有人持相反態(tài)度,認為這是降息降準的前奏。市場對央行操作的解讀不一,映射出央行信號十分混亂。由于沒有明確的利率指引,央行應在何時引導市場利率、節(jié)奏如何,外界無從得知,隨意性很強,反而容易造成市場波動。
  低于預期的9月物價數據,以及7、8月兩月表現不佳的投資、工業(yè)和社會融資數據等,多指向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疲軟,有可能在二季度企穩(wěn)后再度下行。近段時期,官方智庫與市場研究機構頻下調經濟增長預期,在社科院10月10日舉行的中國經濟預測秋季座談會上,下調經濟增長率預期的觀點甚至獲得了來自央行、財政部等部委人士的一致認同。據當日發(fā)布的報告,社科院將2014年經濟增速預期調降至7.3%,2015年更只有7%。官方智庫與部委人士的態(tài)度印證了此前的傳聞,有報道稱,中國高層領導已就改革優(yōu)先于出臺刺激政策達成共識,并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于7.5%目標的現實。而在二季度數據出臺前后,高層的態(tài)度還是“必須保證完成經濟發(fā)展目標”,以及“我國發(fā)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問題難以解決”。
  10月21日,國家統(tǒng)計局將公布三季度的各項經濟增長數據,預計GDP、投資及工業(yè)生產數據均將下行,對宏觀調控形成壓力。隨著數據公布窗口的到來,中國降息也進入了微妙的觀察期,并將顯著影響各類資產價格。在中央可能調降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預期下,全面的降息降準未必會如期到來,屆時有可能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會對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產生影響。今年三季度以來,全球經濟都呈現出不景氣,歐洲與美國的宏觀經濟數據都顯著差于預期,并導致全球股市近段時期連續(xù)回調。歐洲央行在考慮推出量寬措施救市,而美國也可能因全球經濟不好而推遲加息。受此影響,“4萬億”預期(從近期鋼鐵股大漲看,支撐中國資本市場的已非降息降準預期,而是“4萬億”的強刺激預期)支撐起來的中國資本市場,很有可能也將進入一輪調整期。而這取決于市場對中央下一步政策的判斷,目前來看,市場過于樂觀和高估了中國政府的救市決心,同時低估了中央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動力。在改革與刺激之間,中央需要釋放出更加明確的信號。
  來源:投資時報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