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同期進了某家大型私企工作。兩個人一起從小出納開始,貼憑證、錄數據、跑銀行,一起升為了會計,一起為了某個項目熬夜加班,也互相鼓勵著學習、考證??梢哉f兩個人關系鐵得仿佛是親生姐妹。
然而就在最近,兩個人*9次出現了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
A和B二人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從青澀的新人到如今又豐富工作經驗的會計人,且這五年的時間里,兩個人都報名了高頓的ACCA課程,利用自己業(yè)余時間學習并考出了ACCA的證書,“經驗+證書”的組合讓她們的競爭力提升了不止一點點,可是公司卻一點加薪的表示都沒有。
眼看著年底將至,昔日的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收到了加薪或者升職的暗示,毫無消息的二人心里難免覺得不是滋味。同樣想要升職加薪,但是A和B卻選擇了不同的方法——
A直接想到了跳槽,在她看來,公司不提說明它沒有誠意,自己也不必留下來。這個念頭出現的當天,她在網上更新了自己的簡歷,同時也找了幾個獵頭朋友幫忙,沒有多久就有一家不錯的美資企業(yè)拋出了橄欖枝,給A開出了稅前9K的工資,并列舉了各種福利。A決定就這家了,同時還攛掇B一起走。
但是在B看來,跳槽也意味著很多事情要從頭來過,畢竟不同公司所在行業(yè)不同,做事的風格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那么自己已有的工作經驗、人脈資源,以及對當下公司產品、生產線、財務流程等所有的概念都要放棄,這未免有些可惜了。
因此,她更愿意選擇嘗試和領導好好談一次的方法,如果爭取失敗,再另找別家也不遲,畢竟財會這種工作,做生不如做熟。
B利用某次月度總結的機會,和領導約談了一次,她總結了自己五年來的工作以及各方面的成績,也列出了自己接下來的目標,和現實階段的一些困難比如房租、家庭開銷等。最后表示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機會以及加薪的需求。
后來,B成功得到了加薪,并且在工作中有了被進一步重用的跡象。而A則有些戲劇化了——她在提出要辭職之后被領導一再挽留、承諾加薪,兩相比較后她選擇了留下來,可是旁敲側擊之后發(fā)現,自己的薪水比B低了好幾千。一次求加薪的經歷,兩個不同的選擇,讓A和B之間產生了差距。
由此可見,即便是相同的目的,因為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工作中,B會得到領導和公司進一步的信任,如果有了升職的機會,一定是B被優(yōu)先考慮。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財會工作既需要從業(yè)人員有經驗、對公司各方面了解足夠深,同時也希望那些處理核心工作的財會人是“自己人”,A的行為顯然給公司了威脅感,而B則讓公司認為其內心還是向著公司的。
事實上,當下越來越的財會人寧可跳槽,也不愿靜下心來和現有的公司好好談一談,也許你并不是不屑于去談,而是不敢正面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有人“清高”地認為,如果領導有這個念頭為什么不自己提?可是換個角度來說,你的工資并不漲在領導的卡里,他為什么要多此一舉給公司增加開支?
眼看年底將近,那些對自己的職位和薪水有想法的財會人*4在這個分岔路口三思而后行,如果你有本事、有資質,為什么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競爭力和公司好談一談,做一筆更加公平的交易呢?這不僅能讓你在薪水上有進步,同時也省去了你去新公司重新適應、獲取信任的時間,何樂而不為?

▎本文作者鐘顏,來源高頓網校。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網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高頓網校”(gaoduneclass),滿滿的會計實務干貨,免費網課隨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