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科目的內容晦澀難懂,非常抽象,需要考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建立邏輯,審計主要講的是實際審計業(yè)務的流程,做過審計工作的考生學習起來會相對輕松些。沒有審計經驗的考生,在學習的時候要理解記憶,培養(yǎng)全局觀,把審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學姐今天整理的重要的考點_完成審計工作概述(一)!

錯報類別 | 具體情形 | 應對措施 |
事實錯報 |
①被審計單位收集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錯誤 ②對事實的忽略或誤解 ③故意舞弊行為 |
注冊會計師可以提請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直接調整錯報 |
判斷錯報 |
①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估計值的判斷差異 ②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對選擇和運用會計政策的判斷差異,由于注冊會計師認為管理層選用會計政策造成錯報,管理層卻認為選用會計政策適當,導致出現(xiàn)判斷差異 |
注冊會計師可以提請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直接調整錯報 |
推斷錯報 | 通過測試樣本估計出的總體的錯報減去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的已識別的具體錯報 | 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無法直接調整該類錯報,但是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分析推斷錯報的重大程度,考慮是否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審計程序,以控制檢查風險 |

項目 | 內容 |
與管理層溝通錯報 | 除非法律法規(guī)禁止,注冊會計師應當及時將審計過程中累積的所有錯報與適當層級的管理層進行溝通。注冊會計師還應當要求管理層更正這些錯報。 |
法律法規(guī)限制通報某些錯報 | 法律法規(guī)可能限制注冊會計師向管理層或被審計單位內部的其他人員通報某些錯報。例如,法律法規(guī)可能專門規(guī)定禁止通報某事項或采取其他行動,這些通報或行動可能不利于有關權力機構對實際存在的或懷疑存在的違法行為展開調查。在某些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的保密義務與通報義務之間存在的潛在沖突可能很復雜。此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征詢法律意見 |
管理層更正所有錯報 | 管理層更正所有錯報(包括注冊會計師通報的錯報),能夠保持會計賬簿和記錄的準確性,降低由于與本期相關的、非重大的且尚未更正的錯報的累積影響而導致未來期間財務報表出現(xiàn)重大錯報的風險 |
管理層拒絕更正溝通的錯報 | 如果管理層拒絕更正溝通的部分或全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管理層不更正錯報的理由,并在評價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時考慮該理由 |